建筑与文化

我国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的认识误区与

医院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具有专业技术极强、使用功能复杂等特点,除了具备大型公共建筑特点外,还具有独特的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其复杂性比普通公共建筑大、难度高。医院建设管理必须按照基本程序,遵循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1 我国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的认识误区

据统计,我国至“十二五”末,公立医院达13 314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许多地区公立医院规模越建越大,以至出现了类似“航空母舰式”医院建筑群的综合医院,突破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定的省级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1 500张床以上[1]的规定,给医院管理和运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根源是各级管理者在思想上存在着认识误区,盲目追求医院规模扩张,给医院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1.1 误区一:医院建筑缺乏医院发展规划

我国公立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总体规划[2]与发展战略,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项目凡是在原址上进行的,都是见缝插针,最终导致医院布局凌乱,医院功能分区和流程不畅,难于完善,不能满足我国新时代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要求。

1.2 误区二:医院建筑缺乏区域卫生规划定位

我国公立医院区域定位,是依据一个城市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与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相匹配。有资料研究表明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问题很可能将进一步加剧[3],区域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差异显著。如河南省卫生资源一方面是总量不足,一方面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80%以上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省会郑州市,地县、偏远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4]。公立医院同综合医院或大学附属医院,其配置要求是不相同的,普通公立医院只是满足所在区域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体现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亲切感;专科医院则更应当体现出各自的专科特色[5],这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数、服务半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发挥其医疗资源的效用。综合医院或大学附属医院除了承担医疗保健服务之外,还要承担大学医学院(部)的教学、科研工作,其医院建设功能与普通医院建设功能是有显著区别,但是各级管理者没有普遍认识到公立医院在区城规划中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医院定位发展的重要性,只是偏面追求医院规模性,往往容易引起公立医院盲目扩张行为[6],使公立医院规模建设及发展失控。

1.3 误区三:医院建筑的复杂性

新建、改扩建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立医院所在城市医疗服务水平、定位、服务半径、规模大小、是否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其医院建筑和流程是不同的,对此缺乏医院建设系统性、专业性研究,许多问题即待解决;另一方面是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前期立项和审批程序复杂。我国医院建筑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环环相扣,如有一个部门审批不通过,就会影响项目推进,而且许多项目都是有时间节点限制的。各级管理者虽然重视立项审批环节,对医院建筑复杂性从思想上认识重视不够,投入更多精力去做应有政府部门承担的前期规划及论证工作,导致了公立医院代替行使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职责。

1.4 误区四:医院建筑设计的整体性

新建医院难点在于规划,以及建成后医疗市场形成和培育之间的矛盾。而医院改扩建其要求更高,即有新建项目与即有建筑在建筑风格的协调性,又有功能分区、流程充分满足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及满足新旧建筑之间衔接、设备管线和物流供应的保障性。现在各级管理者热衷于医院新建、改扩建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忽视了医院扩初设计和深化设计,特别是医院建筑中具有独立性、专业性系统的整体化设计。这些系统既与整个医院建筑有机结合,又具有相对专业独立性。各级管理者认识不足,往往为了节省设计费用,忽视专业性强、独立性大、复杂性难的专业系统一体化整体设计,如实验室系统、病理科系统、放射和核医学系统等,导致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完成后,整体功能与专业功能配套难以满足医疗服务功能的需求。

1.5 误区五:医院建筑的设备材料专业性

各级管理者往往只重视新建、改扩建医院建筑的造价控制,却忽略了医院建筑的设计功能要求、医院定位和医院运行保障,医院建筑的设备匹配性、安全性、可靠性是否能满足医院运行的需求,存在着模糊认识,没有充分考虑到设备和材料的性价比,片面地认为造价控制越低,就越能满足医院建筑的使用要求。

上一篇:地理视角下的建筑类型研学旅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