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

民居大师李长杰:传承华夏建筑文化,走中国自

文/李长杰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资深专家

民居建筑大师? 李长杰

堂堂大中华五千年,建筑文化从未断失过。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建筑风貌,几百个城市和地域各显各的地方特色。中国,浩瀚的建筑文化,辉煌灿烂的民族建筑特色,是大中华的骄傲。我们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播城市地域文化定位与地域个性特色,古城风韵,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要“留住乡愁”。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在25年的时间里,组织了全国专家多次对中国民族建筑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论证资料,会议讨论交流,出版了大量论文、著作与期刊杂志,还发现、组织、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对我国民族建筑的研究与指导,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值得庆幸。

在往下的时日里,还应该集中全会的力量,对我国的民族建筑进行更有规模,更有力度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三大力作。

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本文只谈谈“建筑文化的传承问题”。

一、当前城市局面

我国在近40年的大规模发展建设中,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建筑“现代化”,也有不少城市正在消失“传统文化风貌”,呈现出“千城一面”、“高层化”、“方盒化”的局面。一些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已经达到了“过度化”的程度。城市建筑的现代化,已经超越了全球不少国家。成为中国振兴的象征。

一些城市的领导看到别的城市现代化了,高层化了,自己不跟上去,好像就是“落后”。因此,一个比一个强,就是这种“攀比风”,把城市比上去了。挡不住的“高层化”,一市比一市的建筑拔得更高,甚至一些县城或小镇也出现了“高层风”(图1-3)。

左:图 1 江岸小镇高层建筑

中:图 2 海南琼山镇高层建筑

右:图 3 四川岳池县高层建筑

?一些城市盲目追随欧美建筑文化潮流,缺乏本国风韵,更谈不上地域特色和民族风貌。对一个城市,要能品味到自己最原始的本土文化味,欣赏到传统特色味,体验到民族风貌味,听得到自己的历史文化故事。要传承弘扬华夏传统建筑文化,走中国自己的路。建筑设计理念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梦”要实现自己的梦。

二、当前乡村境况

?乡村,有些地方就不那么乐观了。因打工潮的出现,许多年轻人都离开了故土,多年不回,甚至在外地安家,还将老小家人也接出去了,这就出现了“空心村”,或“老小村民村”。多数打工者不愿返回本土安家,计划在外市定居。因此,不少乡村居民建筑,一天天在破损(图4)。这一部分乡村民居建筑,有消失的危险,为数还不少。

图 4 空心村房屋倒塌损坏

另一部分有发展旅游条件的乡村,建起了农家乐或民宿村,但这一部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小打小闹,影响尚小。

而有影响的是,有投资的老板,进行大规模的乡村开发建设,有规划,有政府审批,开发内容齐全,档次也比较高。这类开发项目有政府支持,来头不小,进度也较快。由于是乡村开发,方案审查,施工程序等,都可能比较乱,看法不一致充满全过程。这些乡村开发项目,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都相当大。这里给大家看几个基本过得去的乡村开发项目照片(图5)。

图 5 贵州乡村开发鼓楼区

乡村的现实,两极分化程度严重,有的面临消失,有的过度开发,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原汁原味的乡村就可能不复存在了。多么可怕的后果,我们要紧急呼吁“还我乡愁”!

三、传承华夏建筑文化,走中国自己的路

其实,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一直都在进行着。我国早期的武汉黄鹤楼的恢复(图6),江西滕王阁的恢复(图7),都是华夏建筑文化的传承,而且是经典传承。后来的陕西黄帝陵的重建,更是创造性的,古今建筑文化融合性的经典传承(图8)。这些历史建筑的恢复与传承,都是出自于大师之手,对中国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恢复和传承,起到了引领、示范、标杆和榜样的良好作用。这类例子在我国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举。在近几年恢复重建的桂林唐代逍遥楼历史建筑(图9),和桂林兴安灵渠复建的桂林秦皇宫历史建筑(图10),也是比较成功的传承范例。对这些成功的传承范例,我们应该肯定。

上一篇:独特的建筑文化:维吾尔族民居
下一篇:没有了